發售年代: | 1963 |
製造商: | PENTEL |
型號: | Sign Pen |
重量: | 9.5 g |
材質: | 塑膠、金屬 |
發售價格: | 105日圓 |
稀有度: | ★☆ |
話題性: | ★★★★ |
這隻筆是Pentel文具中的大哥大,非但如此,它在文具界也是如巨塔般的存在。不僅它的輩份高,我幾乎敢肯定的說,它的成就沒有任何文具產品能夠超越,不論是現在、或是未來。
這麼便宜的筆還能留在日本製造(應該也有其他產地),是對它的一種堅持吧
Pentel的sign pen(在日本的名稱為サインペン)是世界上第一支水性簽字筆,於1963年發售。然而這支筆並非一開始就暴紅,甚至在起步時還摔了一跤。似乎會成為經典的文具都有這麼一段辛酸史,就讓我們先來看看它的故事吧。
當時首先推出的簽字筆是油性的,而缺點之一就是墨跡會滲透到紙張背面,這也讓Pentel公司起了改良念頭。不過改良聽起來簡單,各位第一個想法是不是:「把墨水從油性換成水性就好啦~」。話雖沒錯,但由於油性墨水的黏滯性較高,在綿管(就是簽字筆的筆桿裡面,吸滿墨水的管狀海綿,如果有拆過筆的人應該比較好理解)中的流動速度慢,因此出水量也會比較穩定。但換成黏滯性低的水性墨水之後,流動速度快的結果下,墨水常常如湧泉般從綿管裡滲出,造成漏水情況。所以不只改良墨水,綿管也要改良才行。
此外,當時的油性簽字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筆頭太粗無法寫細筆劃,這對於結構複雜的漢字來說非常不便。因此為了開發細筆頭,連帶的要找出讓變細的筆頭仍具有強度的方法。因為簽字筆的筆頭是用纖維製造,它本身不像金屬或塑膠一樣堅硬,因此在處理變細之後的強度問題也花了不少功夫。
早期的sign pen廣告

當時美國有一個文具展,Pentel的員工們抱著洋人對於這種書寫工具的接受度應該比日本人還高的心態前往參展。不過文具展的現場是不能販售商品的,所以此行純粹是介紹產品,也透過在會場發試用筆的方式希望能獲得迴響。不過據當時的人員說,後來旅費告磬,為了籌錢只好在會場偷偷賣筆,結果被大會發現還被叫去罵了一頓。但業務員的精神還真是令人敬佩啊。
現場發放的試用筆,就有這麼一支到了美國總統的press secretary(這職位在美國政府當中似乎叫做發言人)手中,而詹森總統見到他在使用這隻筆就拿來寫寫,一試之下相當滿意,因此就訂了24打。這件事情不久後也被新聞週刊報導,於是這隻筆的熱潮就此展開,後來也紅回日本,成為國民筆。此外,這支筆是以吸滿墨水的綿管為儲墨槽,利用毛細現象來供墨。而這種供墨方式不受重力影響的特性讓它也能在外太空使用,因此也跟著出過幾次太空任務,這對它的人氣有如火上加油般又燒的更旺了,最高記錄據說一天生產50萬支都還不夠。
右上圖就是短命的初代sign pen,可以的話真希望它能復刻啊!!
這支筆的外型也幾乎沒變過,它剛上市時是以米白色為筆桿,僅以尾栓顏色來區分墨色。這麼做的原因是當時米白色較流行,不過上市後不久就因客戶要求而改為筆桿色與墨色相同的設計。那些已備好的米白色塑料也不能浪費,因此就拿來做尾栓,而sign pen的外型也就這麼延續至今。
由圓形再漸變為六角形的筆桿設計,也是當時就定案的,能讓它看起來比較有高級感。不過這支筆的外型也成為一種「標準」,後來由其他廠牌推出的水性簽字筆,看起來和sign pen大同小異。不僅日本文具商推出的如此,台灣廠商推出的水性簽字筆也看得到它的影子。
另一款由Pilot推出的水性簽字筆(上面那支)。外型與Pentel的相似度頗高吧。可見sign pen儼然已成標準
如果各位仔細觀察筆頭附近,會發現有一個小孔。因為在拔開筆蓋時,筆蓋與筆桿的間隙裡的空氣壓力比較低,因此會造成墨水被吸出而產生漏水現象。開了這個洞以後就可以讓筆桿內外空氣壓力平衡,改善這種情況。
筆上的小洞是調節壓力用,偶而也能在其他種類的筆上見到。筆尖的金屬部件還曾帶來一些麻煩,後來才改善
從1963年推出至今,它是文具界的超長壽商品。截至2003年的統計中,該筆總產量已達20億支,現在又經過了八年,說不定都已經突破21億的銷售量了。在早期,這款筆只有推出紅、藍、黑三色,但後來似乎一度推出7色包裝(如下圖左),停產之後又復刻(如下圖右)。然後在前幾年為了紀念Pentel 60週年社慶,推出一組12色的版本(如下下圖)。雖然60週年版在日本已賣完,但仍可買到海外版,不過那就跟60週年無關了,而是當成常態性商品發售。
左邊是舊包裝,右邊是新的,不過也只有海外才販售
這是原本在日本國內發售的紀念版,後來也變成海外版的常態商品
這種纖維筆尖的筆寫起來有一種爽度,摩擦力很適中,尤其筆尖與紙面摩擦時的刷刷聲,是一種會讓人上癮的使用體驗。而且用它畫出來的線條也比較穩定,出墨量也適中,幾乎一下子就乾了,的確適合拿來繪圖。
在前陣子的鬼太郎之妻日劇中,這支筆也曾亮相,數十年如一日的外型,是充滿昭和風情的產品。我記得曾看過一些工業設計師或建築師(都是大咖)拿著這支筆在畫草圖的照片,雖然想找圖出來卻一直想不起來是哪幾位。以這支筆在各行各業中都受到青睞的情況來看,它應該能繼續在舞台上活躍下去。雖然我擁有的這支筆不是買的、而是買其他文具時的滿額禮,不過這應該代表台灣也可以買到,所以有興趣的話就去書局找找看吧。
對了,這款筆還有推出紀念版,是一支縮小的sign pen。但其實它只有外表是sign pen,骨子裡是一支原子筆。我購買時也沒注意到,以為就是迷你sign pen,後來仔細看包裝才發現有小字註明(全世界的商人都搞這一套,喜歡把重要資訊印小小的)寫著--這是「像」sign pen的原子筆。但儘管如此,還是頗有收藏價值的小品。
有沒有看到小小的黃底白字啊,稍不注意就以為它是sign pen...
以上圖片有些取自Pentel日本官網,有些來源我忘了...
If you have any comment, please feel free to leave me a message.
ご意見、ご感想などを、ご自由にお書きください
17 意見 :
看您寫的文學到了不少知識。
我也有一隻同樣設計的黑色sign pen,筆身是深灰色的,筆尾是黑色,原來這樣的搭配有這麼久遠的歷史:)
這枝Sign Pen對我有很特別的意義。擁有第一枝的時候,一見就十分喜歡。後來才知道母親年輕工作時也是用此筆。後來進了第一家設計公司也是用此筆。
看了你這篇文章才知道這枝筆的歷史,更覺這枝筆珍貴。最近還好像見到出了一系列特別版的銀底筆身,亦是我第一次見到金銀色版本。
這支筆我也很喜歡,用它在紙面上書寫的感覺真的很過癮,是一支能把腦袋中的靈感寫出來的筆!
很想試試這隻筆,不知道台灣哪裡有販售?
本來台灣有販售,但後來就停止進口,所以要從國外購買才行
最近在長輩桌面看到一隻筆跟Sign Pen很像,以為是彩色版,結果是枝螢光筆,看來有些舊了,但還畫得出水, 筆身上面寫的是 Pentel KLM See Thru Marker,照片在https://picasaweb.google.com/107609708960326115303/PentelKLMSeeThruMarker?noredirect=1#
這支螢光筆我沒看過,以同樣筆桿來製作不同筆的作法在Pentel蠻常見的,而且幾乎都是Pentel的國外分公司做出來的。因此這筆是海外版的機率很高。
版主您好,很開心搜尋到您的這篇文章。
其實我最近正在看一本書,就是和簽字筆有關的書,裡面也有提到ペンてる簽字筆的故事。
不過,我有個小問題想冒眛地請教一下,
書中在介紹簽字筆構造的部分,有提到一個東西【バルブ】,
我上網查了一下是有日文的解說,但中文卻都找不到,
我想版主對文具那麼了解,或許知道那是什麼。
附上我找到的日文網頁連結(【直液式構造】的第2個圖)
http://www.jwima.org/markingpen/03markingpen_construction/03-1markingpen.html
請問可以叫它【控制閥】嗎?還是【針閥】呢?
真不好意思如此冒昧地向您提問,希望您能幫我解答一下這個疑惑,感謝!
バルブ是valve的意思,這個字依使用的場合不同而有不同解釋,通稱為「閥」應該就可以了。在直液式的簽字筆裡的valve的確有你說的「控制閥」的意味,採用這種供墨機構的簽字筆要把筆頭往紙面壓才會讓墨水跑出來,例如魔擦筆的螢光筆系列就是如此。
不過網頁中有提到控制閥的好處是讓高黏度的墨水也可以順暢供墨,這是相對於蛇腹式供墨而言。我覺得它另外的好處是不會讓墨水一直蒸發掉,蛋這也可說是它的壞處,就以先前提到的螢光筆來說,畫一下子就沒水了,需要再按幾下筆頭,也就是說它的缺點就是無法連續供墨。
你的問題很好,我把它轉發到粉絲頁上給更多人了解一下吧。
非常感謝您的詳細回覆^^
沒想到您會覺得這是好問題(羞)
本來還擔心您會不會認為這是什麼怪問題 XD
總之,又多學了一個小知識,真的很感謝您!!
這次去日本的超市赫然驚見這支筆,立刻買了一黑一紅,一圓心願。
聽說有人去日本都是整盒整盒買(我也是其中之一啦)
很喜歡這支!筆尖常使用也不容易分岔:-D
很喜歡這支!筆尖常使用也不容易分岔:-D
它筆尖的表現的確很不錯
有研究安藤忠雄的作品應該不難發現,大師也是sign pen的愛用者。
光南喔
張貼留言